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事关市民切身利益。8月16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与市场保障组负责人就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运输、价格监管、特殊人群保障供应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目前,我市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吗?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吗?
答:请广大市民放心,目前,我市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发现疫情以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成立了物资与市场保障组,按照“保源、保畅、保送、保价、保稳、保安(全)”的六保原则,全力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中心城区已公布生活物资定点保供企业520家,其中,东宝区330家、掇刀区161家、漳河新区29家,近期还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保供企业数量。目前,全市米、面、油、肉等生活必需品可分别保障市场供应137天、95天、63天、21天,各类副食品、蔬菜等也供应充足。
问:目前生活必需品供应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我市具体有哪些举措确保生活必需品运输畅通?
答:目前,我市农产品批发主要来源于通源市场,社区采购生活物资主要来源于东方百货、众诚五六、金城大厦、沃尔玛、好邻居等大型(连锁)超市。粮油主要由京山国宝桥米、京山天齐面业、钟祥祥瑞油脂、沙洋洪森米业、掇刀民峰油脂、东宝津津米业、漳河烽火台米业等企业保供,猪肉主要由荆门虹美食品、襄阳正大、宜昌双汇等企业保供,其他副食类商品供货渠道基本通畅。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优先保障重点生活保供物资运输车辆畅通,进一步规范健康监测点的设置和查验内容。积极向省指挥部和省直相关部门反映企业货运司机到荆门运输货物时“变码”问题,提高了“转码”效率。
问:疫情期间,我市是如何加强质量、价格监管的?目前,市场上有无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如果有,查处了几起?
答:疫情期间,为稳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保障质量安全,我市发改、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生活必需品质量价格监管。一是进行市场质量、价格巡查监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秩序的提醒告诫书》,每日开展市场质量价格巡查,对中心城区30个大型市场和超市18种主要民生食品价格进行采集,实行每日“晒价”,接受社会监督,督促企业诚信规范经营。截至14日,已“晒价”9期。二是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实行全天值守,及时接受、分转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8月6日至14日,累计办结消费者诉求659件。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对生活必需品质量价格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处理,目前已提醒告诫或约谈1363家次,检查涉价格线索300余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6份,已整改到位。
问:如何保障一些特殊群体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答:一是针对老弱病残孕及其他困难群体,由社区(村)工作人员、小区物业人员、机关下沉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服务,及时了解需求,建立信息台帐。二是通过开通微信、电话订单、实施代购等方式,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必需品基本需求。三是利用“12315”市民举报投诉电话和“网上求助平台”,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反映的诉求,明确受理辖区或部门,第一时间进行交办,全力以赴推进解决。8月13至15日,累计办理相关诉求23件。
问: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做好保供工作,以更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答:一是切实打通生活必需品运输渠道。促进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和人员无障碍运转,加快流转速度和效率,通过增加货源、减少成本来降低价格。
二是发挥多辉农产品大市场批发保供功能。在继续支持通源市场发挥临时批发市场作用的基础上,疏通新复市多辉农产品大市场的保供渠道,扩大批发市场的供给能力,稳定生鲜蔬菜源头价格。
三是加大本地蔬菜、瓜果采购力度,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超对接。组织农业、商务等部门摸清供需底数,为农民和超市牵线搭桥,通过农超对接等形式,迅速加大本地蔬菜、瓜果进城速度和数量,以平抑市场价格,降低农民损失。
四是继续实行每日“晒价”,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将“晒价”企业由30家扩大到60家,对有代表性的保供企业轮流“晒价”,并要求三区也开展“晒价”活动。
五是持续严厉打击哄抬价格行为。针对12315平台、网络投诉、一线巡查等途径发现的线索,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行为严厉打击,公开曝光。
来源:荆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