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垄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京山召开

6月5日,苏家垄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京山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苏家垄遗址考古发现58周年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进行学术研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建立出席并宣读了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先生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级顾问黎朝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振裕,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京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洪涛出席研讨会。

余萍肯定了苏家垄遗址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她表示,苏家垄遗址作为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在曾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曾国历史文化面貌和揭示“曾国之谜”具有重大价值。希望通过学术研讨,互鉴互享各位专家学者在曾国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的曾文化、楚文化研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何洪涛在致辞中说,京山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苏家垄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旅融合,让文物在社会生活中“活”起来,让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强”起来,努力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推动京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方勤、张吉副、李玲等7名专家学者分别以《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苏家垄遗址冶金考古研究初步收获》《考古与文物保护全链条模式——以苏家垄考古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为例》等为题作主旨演讲。

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们结合自身不同研究领域,从考古工作、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陈建立说,苏家垄遗址是一个有组织的多学科交换研究的典范,前期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期待后期进一步加强田野考古和出土资料整理工作,尽快培育或申请一些重大课题,更快的出版发掘报告,更好的服务于学术界。同时,要把考古发现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研究,阐释遗址价值,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工程,讲好文化故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认为,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方面要做到价值认识提升、视野开阔、特色突出、目标深远,运用国际领先理念、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徐良高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京山能进一步挖掘苏家垄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在遗址价值阐释、保护水平提升、展示利用体系建设上不断下功夫,让历史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活起来”。

近年来,京山市统筹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运用,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推进新时代文化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758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国保单位2处。其中,苏家垄遗址考古发现58年以来,考古发掘了一批曾国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全媒体记者 魏梦婷)

(作者:魏梦婷)